2日,由多部门联合出台的“免费师范生试点新政”一出,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据悉,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已影响到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大家希望此“新政”能吸引优秀男生就读师范专业,提高男生报考师范专业的比例,给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不一样的未来。(6月3日《东南快报》)
“男教师招收计划”只是一个好的开始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性别界限越来越淡化的当下,依然有一些职业具有鲜明的性别属性。护士也好,幼教也罢,男性的“集体性缺席”,不仅不利于师资队伍的性别结构,也难免会给学生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带来负面影响。“男教师招生计划”的初衷,在于通过“弱势补偿”的制度护佑,扩大男教师的比重。
以笔者工作的学校为例,汉语言、英语等师范专业,男女生比例达到了1:6甚至1:8。 “女多男少”一方面是由于女性在语言等学科更具优势,性格上也更加细心和耐心;另一方面, 在现有的社会评价体系中,“男强女弱”的标准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男性在购房、婚恋等领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教师在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男生参与的热情自然不高。
融入“性别分析”理念的“男教师招收计划”,对性别差异引起的独特的生理需求和社会需要进行了关注和满足。中国人民大学在小语种考生中实行分数线“男女有别”看似破坏了教育公平,实际上是对具有语言弱势的男生的“弱势补偿”。与此类似,“男教师招收计划” 用一种倾斜性的举措来扶持男生,也是为了解决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
然而,要想优化教师队伍的性别结构,“男教师招收计划”只是一个好的开始。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考生及其家长也会进行反复的算计与权衡;只有从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的角度提高教师的社会认同,让教师更有职业体面和尊严感,才能吸引更多男生报考师范专业。
在一个习惯用财富来衡量一段生活好坏的时代里,社会评价体系的物质化和单一化,让许多人的生活变得庸俗而乏味。教师虽然不能“为钱而教”,却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在经济因素不断嵌入日常生活的当下,教师也需要 “在生活上多一些保障,在心灵上多一些温暖”。当下教师的生存生态,对于考生将来的职业选择,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让男生更多地进入教师群体,不仅需要招生政策上的“弱势补偿”,也需要提升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同。保障教师的劳动权益,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给予教师更多的激励和社会认同,男教师才会越来越多。(杨朝清)
更多:
培养孩子“阳刚气”,别只盯“男教师”
提高教师待遇才是治本之策
化解“男老师危机”不该有“动机论”
培养孩子“阳刚气”,别只盯“男教师”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体现在此番“免费师范生全招男生”上,同样难免。
首先,“免费”之下,可有“勇夫”?小学幼儿园教师多“娘子军”,少“男子汉”,与人们观念及其工作性质有关,更涉发展空间及待遇等因素。如此之下,面对这些地方的“男儿荒”,相关方面不从根本着眼,而试图从入学免费上寻突破,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纵有“勇夫”,能否留住?三五年的大学免费,其数额虽称不上多,可也不算少。尤其对那些贫困地区、家境贫寒子女而言,此番免费的吸引力当不小。问题是,这些人此时境况堪怜,不代表日后不会有大改观。当条件“今非昔比”,他们会不会改变“初衷”,让曾经的颇显重要的“依靠”,成为“临时停泊”的平台与跳板?
第三,即便留住,肯否“付出”?一个现实是,现在的小学幼儿园,不但“男丁”稀少,且基本“从政”,这让本很堪怜的教师性别结构,更添几分隐忧。于是问题又来了:即便此“免费”之下,“勇夫”频出,且因这样那样原因(多为无机会无能力),全部招得到、留得住,然而,特殊的工作性质,“僧多粥少”的“行政”编制,同工同酬的薪水标准(不可能单给男教师加工资),狭窄逼仄的发展空间,必将使这些宝贵的“留守者”,情绪难稳,心态失衡,进而让“美愿”成为空谈!
第四,既为试点,当然是“摸着石头过河”,战果未知,前景难料。加上“三五年一轮”不短的时间成本,及应者廖廖、难成气候的合理担忧,都让此番“免费纳才”,即便有效,恐怕也“远水难解近渴”。到头来,“男丁”既难留,“女将”又轮空,真正赔了“夫人”又折“兵”。
培养孩子“阳刚气”,“免费”未必很给力。在这点上,不妨放开眼光,转变思路,抛开一厢情愿的男教师“依恋症”,从多方面寻求突破。比如父母长辈对孩子别太娇生惯养,多些“动心忍性”的教育与训练;影视网络节目,既实行严格分级,又着眼孩子健康成长加大创作力度;开好音体美及综合实践课,让课外活动风生水起;营造良好社会风气,让刚毅、勇敢、担当等好品质影响孩子;创新机制方法,真正把男教师的心拴住……
总之,解决“小幼”教师性别结构失衡,培养孩子“阳刚气”,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各方形成合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张兰军)
提高教师待遇才是治本之策
免费师范生全招男生,对于那些品学兼优、家庭较为贫困又热爱教师职业的高考学子来说,无疑具有较大吸引力。相信通过这一新政的实施,男教师自然会多起来,促进教师队伍均衡。
但是,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形成如今女教师“一统天下”的尴尬,原因有很多——有尊师重教问题、教师待遇问题、就业观念问题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所促成。因而仅靠“人为限制性别招生”来破解未免不够全面。再说即使靠“免费”政策招到了一些男生,他们也未必将来都愿意当老师和热爱教师岗位。一个不爱岗敬业的老师,不论是男是女,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都不利。
由此可见,福建实行“免费师范生全招男生”的做法善意不容置疑,只是改变现状需综合发力,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把教师待遇落到实处,特别是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让教师真正成为受人仰慕的职业。若做到这些,并不需要采取性别限制等手段,男教师会不请自来,而且爱岗敬业的老师亦会越来越多,这才是治本之策。(陆敬平)
化解“男老师危机”不该有“动机论”
揆诸于现实,“男教师危机”不仅潜伏已久,而且相当严重。按照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2)》的数据统计,近10年来中小学男教师所占比例愈来愈小。具体而言,一方面,已就业的男教师中有部分“逃离”中、小、幼师岗位;另一方面,高校师范专业的报考人数越来越少,尤其是幼小教育专业。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正是男孩子“性格懦弱”、“没有阳刚之气”、“缺乏男子汉气概”的源头。
去年6月,我国首次调查了高等院校师范生的培养状况——在27所师范院校近万人抽样中,在校师范生男女比例:女生达65.3%,男生仅占34.7%。但是,这些数据只能从抽象的理论上讲个大概,因为在提倡“大众创业”与专业职业不对口的语境下,这一比例差很有可能进一步被拉大,从篮球比分直播:的调查数据就不难看出。
倘若从这种“危机感”的角度解读“福建计划招收首批500名免费师范生,而且专收男性”这一政令,似乎不具什么差错。但是,整体而言,却深深陷入了“动机论”的窠臼,即出发点和初衷虽好,但却剥夺了另一部分人的正常权利。
众所周知,一项政策的出台,要尽可能地考虑到每个相关人的权益。不过,专招男生也就意味着不录取女生,那么,符合免费师范生报考条件的女学生的权益是不是就被无形中侵犯?校方在招生过程中,是不是也涉嫌性别歧视?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今年2月份,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连续公布“26个不得”禁令。其中,“不得擅自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赫然在目。
即使专招500名男性师范生可以打破“男教师危机”和“女儿国僵局”,那也不能剥夺另一部分人的权利。让少数人的权利被动地让渡给教育大计,即使初衷再好,也不可能深入民心。(雷彦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