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图片

篮球比分直播_球探体育比分-投注官网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邓小平的国家形象观及其启示
www.jjjtsb.com?2009-12-01 17:37? 宋泽滨 齐爱兰?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国家形象是国家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社会、科技、文化、自然等各个领域里,现实的与历史的客观存在,在认识主体(包括政府、政党、社会集团、组织机构、大众等)中所形成的模式化的总体印象和群体观念。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如何,也关乎着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如何,国际竞争中的力量如何,因此每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的塑造。邓小平在领导国家现代化历史进程中,非常注重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为我们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上大国地位,树立了和平发展形象。今天重读邓小平的论述,对于我们理解当前学术界进行的有关“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讨论会有帮助。

一、邓小平反复讨论的话题:“怎样真正认识中国”

邓小平的国家形象观是和他的理论主题一致的。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过程是与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振兴、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过程相伴随,是从一个角度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是对这个基本问题的深化和拓展。翻开《邓小平文选》和《邓小平年谱》,我们会发现邓小平有大量关于中国国家形象、民族形象的论述。

邓小平在进行国际比较或者阐述中国的地位作用时,直接使用了国家形象等概念。诸如“国家的形象”、“中国的形象”、“中国的面貌”、“中国的模式”、“中国的经验”、“中国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作为大国的地位”、“中国的发言权”、“国际形象”、“在国际政治中的分量”、“中国在世界上应有的地位”等。

邓小平评价中国的“大”与“小”时说,中国是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既是一个“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小国”;“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穷国”,是一个“穷的大国”。讲到中国落后时说,中国是一个“贫困的国家”、“穷的中国”、 “贫穷的大国”、“很贫穷的国家”;中国是一个“比较不发达的、贫穷落后的国家”、“很不发达的中国”。

邓小平在论述中国的形象与地位过程中,有时使用一个形容词进行静态描述,有时则将两个形容词连用,表示一个动态过程。如“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把一个混乱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有秩序的、进步很快的国家。使我们党兴旺发达,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使我们的国家和各民族兴旺发达。

在讲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如何认识中国时,邓小平对中国的特点、性质进行界定。使用过这样一些概念:“社会主义中国”、“稳定的中国”、“小康的中国”;讲到小康时使用过:“小康之家”、“小康水平”、“小康社会”等;讲中国是“大国”的时候,使用过:“社会主义大国”、“政治大国”、“经济大国”和“大国的责任”等,讲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时使用过:“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值得信任的国家”、“现代化强国”等。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