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图片

篮球比分直播_球探体育比分-投注官网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环球要闻 > 正文

苏联解体20周年 普京曾称不为解体惋惜是没良心

www.fjnet.cn?2011-12-27 06:33? ?来源:杭州网-都市快报 我来说两句

1991年12月21日,苏联红旗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几天之后,它被俄罗斯国旗取代。

苏联解体的关键人物:叶利钦(左)和戈尔巴乔夫(右)

普京: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就是没有良心

试图恢复过去的苏联,就是没有头脑

12月24日,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公开呼吁,俄罗斯总理普京应该像20年前的他那样,主动放弃权力。戈尔巴乔夫的呼喊,没有动摇普京寻求连任的决心,不过,这倒是让人们忽然意识到,苏联解体至今已整整20周年。

这两天,俄罗斯官方对这个纪念日没有什么正式表态,民间也没出现规模较大的纪念活动。媒体更关注的是,24日莫斯科举行十万人反普京示威游行。

不过,世界并没有遗忘这段历史。12月25日,《阿曼论坛报》发文评论说,苏联突然崩溃,一个雄踞欧亚70年的帝国释放出的冲突、动荡和贫穷今天仍可感觉到。《纽约时报》说:“这是20世纪一个无可置疑的决定性时刻,一个雄心勃勃的乌托邦试验的结束。”

26日,《环球时报》、《人民日报》以及《人民日报》主办的《文史参考》杂志大篇幅刊登文章,反思苏联解体的原因。在苏联解体20周年之际,让我们再次回顾和反思这场普京所称的“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一场圣诞夜的剧变

1991年12月25日,时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职。当晚7时32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近70年的锤子镰刀红旗缓缓降落。苏联,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正式解体。

1991年的12月26日,《纽约时报》以“革命”评价苏联解体,称赞戈尔巴乔夫。文章称,据说斯大林去世后留下两个信封,一个信封的标签为“遇到麻烦时打开”,里面有一张纸条写着“批评我”;另一信封的标签是“遇到更大麻烦时打开”,信封里的纸条上写着:“像我那样做”。《纽约时报》说,戈尔巴乔夫听取了第一个建议,但以极大的勇气拒绝了第二个建议。

戈尔巴乔夫是怎么做的?1985年,戈尔巴乔夫接手这个庞大的国家时,苏联已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停滞状态。戈尔巴乔夫曾试图通过改革和开放,为苏联带来变革。不过,他并没有成功。各个加盟国此起彼伏的示威浪潮把这个国家推向崩溃的边缘。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其他共和国随后也纷纷加以仿效,先后发表了宣布恢复或收复主权的声明,并开始制定实现独立的步骤和措施。

“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1991年,苏联就像一个洋葱,表皮被一层层剥去,只剩下核心的俄罗斯。”美国《大西洋月刊》说。

1991年8月19日,苏共多名强硬派高层领导发动了政变,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但是由于军队倒戈、克格勃部队倒戈、政变领导层内部混乱,以及叶利钦及时反应,挽救苏联的最后努力失败。

1991年圣诞节,苏联正式解体。《美国之音》说,那是“一份反共产主义的人期盼了70年的圣诞礼物”。

戈尔巴乔夫拧松了螺丝钉

为什么一个强大的苏联会一夜剧变?20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究原因。

在所有解释中,经济方面的尝试最多。俄《共青团真理报》怀疑“中情局用经济摧毁了苏联”。《真理报》认为,苏联崩溃不是因为资本主义吸引了人民,而是因为人民需求被彻底抛在脑后,政府迷恋制造超级武器。该报称,“墙上的镜子不能因为照出了什么就被认为有罪,与镜子作斗争也毫无用处。”

美国《华盛顿邮报》称,戈尔巴乔夫试图改革他们的制度,他拧松了螺丝钉,结果整个制度崩溃。美国《盐湖城论坛报》说,苏联解体前,许多苏联人就意识到他们的体系正在腐烂。伊尔库茨克居民亚娜说,我记得走进一家食品店,除了一包包的食盐什么都没有。

《爱尔兰时报》说,叶利钦统治时期一片乱糟糟,1992年通货膨胀超过2500%,一些俄罗斯人为了生存走上街头卖家当,同时也有人一夜暴富。法国《诺曼底新闻》称,叶利钦在身边年轻的“市场万能论者”怂恿下异想天开地实施“休克疗法”,导致惨重后果,至今俄罗斯大多数人仍对“市场经济”、“自由派”和“私有化”等名词谈虎色变。

今天的俄罗斯人怎样看待苏联解体?

俄新网报道说,民调显示,66%的俄罗斯人为苏联解体感到惋惜。法新社发自莫斯科的报道说,列宁的遗体如今仍安置在莫斯科红场纪念馆内,很多广场上都有列宁的雕像,很多建筑物上也还有锤子和镰刀的标志。

在当前的俄罗斯,普京的一句话被很多人认同: “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就是没有良心;试图恢复过去的苏联,就是没有头脑。”

苏共没有让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苏联解体2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主办的《文史参考》杂志发表封面文章《苏联崩溃启示录》,认为苏联解体原因是,没有让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苏联的民主没有被民众认可,苏共逐渐蜕化为维护自身利益的政党,没有各阶层的平等,农民和知识分子受歧视等。

《文史参考》说,苏联搞了7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始终都没有实现人民主权原则。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可以用人民文化水平低来解释,几十年后这一理由难以成立。苏共自认为他们所做的就是民众的需要,代表人民思考和决定一切,不相信民众自己有判断是非和选择的能力,管理人员由苏共组织部门挑选任命,还提出了“干部决定一切”这一片面的口号,造成民众与国家政权的分离,民众只是社会主义大机器上的螺丝钉。

苏维埃政权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的一些形式,如三权分立、竞选、言论和出版自由等等。虽然苏联自己宣称,“无产阶级民主比任何资产阶级民主要民主百万倍;苏维埃政权比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要民主百万倍。”但是,苏联的民主没有被民众认可,长期存在实际上总书记的个人集权。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其他社会主义政党也渐渐失去了活动的空间。

随着干部任命制的发展,官僚主义和贪污现象也随之发展起来,苏共蜕化成了国家机关,成了官僚化的代表。领导者本人对人民、对党的责任感下降,因为官员的提升不是靠“下层”,不是取决于人民的意志和要求,而是取决于“上层”,取决于上级领导的态度和意见,取决于档案和私人关系。

农民长期被看成是落后的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知识分子长期没有表达意见的自由。苏共对知识产品严格监督,与知识分子要求独立思想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愿望发生了严重矛盾,知识分子“被迫戴上紧箍咒,而施法的人却是那些对他们的专业知之甚少的党委领导”。

至于领导干部,则处于非常优越的地位。在斯大林时期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官僚特权制度,如建立内部特供商店、餐厅、医院、免费别墅,干部根据级别享受不同的工资补贴、住房、医疗照顾以及其他的福利补贴。这一制度一直延续下来,并在不断加强。

《文史参考》说,当苏共解散、苏联解体之时,没有民众起来抗争,这一教训足够深刻。“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社会主义者应该研究苏共的前车之鉴,防止重蹈覆辙。

(综合《环球时报》、《人民日报》、《文史参考》)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