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图片

篮球比分直播_球探体育比分-投注官网

图片
2020年8月29日
分享
第87期 “七品县官”演绎千年之舞 浦南古傩绽放时代新姿
  • 李春华(左二)正在指导队员训练“大头娃娃”的舞步。东南网记者 李姗姗 摄
  • 浦南古傩参加庙会表演。李斌 供图
  • 李斌示范如何穿戴大神尪。李斌 供图
  • 李斌创作的系列古傩国画。李斌 供图

视频剪辑:李姗姗(素材由受访对象李斌提供)

近日,2020闽南文化圩日系列活动在漳州市艺术馆举行,活动舞台区,动态非遗展演如火如荼,两尊两米多高的“大神尪”引人注目,这项有趣的非遗叫浦南古傩,又称“大神尪”,流行于漳州芗城一带的古老傩舞。红杉的是“县官”,手持“国泰民安”牌子;青衫是“书童”,手中举着蒲扇,时而摇身仰头,时而甩辫挥扇;还有一“大头娃娃”蹦跳逗趣,引来现场观众阵阵欢笑。

浦南古傩参加庙会表演。李斌 供图

人群中有双眼睛紧盯着表演者的一举一动,他是李春华,浦南古傩第十六代传人,也是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春华介绍,过去古傩是浦南当地迎神赛会、驱逐疫鬼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增加了迎祥祈福、酬神纳吉的功能,演变为民俗活动。

崇文土壤孕育独特傩形象

我国傩文化中的形象以自然界神灵,神话传说及动物图腾为多,浦南“大神尪”却以“七品县官”为形象,这在全国傩文化中是极为罕见的。那么,“七品县官”这一形象又是如何产生于“傩”之中的呢?

在浦南古傩训练馆,孩子们好奇地打量着“大神尪”。东南网记者 李姗姗 摄

浦南镇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唐朝末年有一位七品县官途经浦南到松州大庙,正逢妖怪作恶,这些妖怪一见到县官便吓得落荒而逃。不久后妖怪又来危害浦南,但县官已离开浦南,而百姓穿官服扮演官员又是违法行为。正当人们一筹莫展之际,定居浦南的随陈元光开漳的将领后人,将家乡木头面具的做法传授给当地人。当地百姓用木头雕出七品县官头像,用竹条编出身躯,并穿上官服,称作“大神尪”。后来,又根据七品县官的书童(又说师爷)的形象做了另一尊“大神尪”。百姓们发现这两尊“大神尪”所到之处妖怪就不敢出现,因此逢年过节或天年不顺,百姓便带着“大神尪”出巡,以求风调雨顺。

集美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黄午妍在《漳州浦南“大神尪”文化初探》一文中写到,浦南镇是陈元光开发漳州初期传播中原文明的重要地点,建有中国最早的讲学书院——松州书院,也就是陈元光的儿子陈珦讲学之处,可以说浦南镇是陈元光文化影响最为集中的地方,自古盛行讲学之风,当地百姓多崇尚文治教化,因此百姓以“七品县官”为傩形象就不足为奇了。

浦南古傩流传千年,20世纪后叶陷入停滞,直到1992年,时年68岁的浦南古傩老艺人梁太金不忍技艺凋零,拾起仅存的两尊“大神尪”,重组古傩队。正是那个时候,李春华拜入梁太金门下。李春华说,梁太金不仅手把手传授古傩技法,他还将现代戏剧的舞台步法揉进表演中,提、亮、收、走、撤步后退等,经他改良后的古傩节奏欢快,表演诙谐。

三十年磨砺锻造全能技艺

李春华(左二)正在指导队员训练“大头娃娃”的舞步。东南网记者 李姗姗 摄

“右臂绷直,扇子再举高一点,左脚使劲踢步!”再访李春华,他正指导着队员训练。

从“大神尪”中出来,本是凉爽秋日,李春华却汗如雨下。“这个头部面具有四十几斤重,人在里面光是站着不动就能流汗,更不要说行走了。”李春华说。

年少时“图好玩”踏入这一行,如今从舞尪到锣鼓伴奏,都能胜任。他说:“初学者都要从‘大头娃娃’学起,那是最难的,既要有武术基础,又考验个人的平衡感和节奏感。”

浦南古傩表演中,由“大头娃娃”开路,舞蹈多为吸跳步、抬跳步等对表演者体能要求较高的动作。为此,李春华三十年如一日,每天晨练,夯实武术基础,闲暇时到山里骑行,如今五十多岁,俯卧撑能轻松做上二十来个。

李春华的儿子李斌说:“我父亲对自己十分严格,每次表演结束,他都要复盘当天的演出。甚至有一次,他半夜把我喊醒,探讨哪个动作还要再细致一些。”

在李春华看来,传承就要把身上的本事,好好地传下去,不得不严格。他接过梁太金衣钵,带领这支队伍走出小镇,曾受邀到上海世博会演出,让这项千年非遗技艺重新绽放异彩。2011年5月,浦南古傩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90后”扛起创新传承大旗

李斌示范如何穿戴大神尪。李斌 供图

李春华对古傩的深切热爱,直接影响着李斌。幼时李斌跟着古傩队出巡,李春华在台上表演,他在台下模仿着父亲的样子,挥拳、踢腿、蹦跳,有模有样。李春华注意到了儿子身上的天赋,在李斌6岁那年,定制了小小舞狮服饰,组建一支30人的少年舞狮队,让李斌在玩耍中得到锻炼。不负所望,李斌逐渐成长为古傩队的中坚力量。

趁着天气好,李斌将两尊“大神尪”头部拿出来晾晒,这是他融合古法与现代材料复刻出来的新“大神尪”。

浦南镇流传下来的两尊“大神尪”神采不复当年,为此李斌拜访多位木偶雕刻大师,学习手艺。他参考古法,先用泥土与石膏混合制成“大神尪”头部模型,再雕刻面部细节。经过一到两周晾晒,泥塑干燥成型,取来棉纸沾上牛皮胶,一层复一层贴在泥塑上,最后涂上特制黄土浆,涂上大漆彩绘,赋予“大神尪”新面貌。李斌说:“这样手工制作出来的,比起机器建模,更加耐用,不怕磕碰、不怕下雨。”

李斌创作的系列古傩国画。李斌 供图

就读国画专业的李斌,大学毕业时创作了系列古傩国画。画中,李斌以自己扮演的大头娃娃为创作主线,10幅作品串连着看,连环画般还原出一场原生态古傩表演。李斌说:“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认识到我们有这么一项传统技艺。”

随着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传统民俗日益淡化,浦南古傩传承面临着民间保护基金流失、表演者后继乏人、系统的实证材料欠缺等难题。为此,当地文化部门牵头成立浦南古傩文化研究会,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大神尪”的保护、发展。研究会中活跃着以李斌为首的90后身影,他们组织拍摄古傩表演影像、整理文字资料、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让浦南古傩逐渐从民间走向大众视野。(东南网记者 李姗姗 卢丽娟)

随着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传统民俗日益淡化,浦南古傩传承面临着民间保护基金流失、表演者后继乏人、系统的实证材料欠缺等难题。为此,当地文化部门牵头成立浦南古傩文化研究会,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大神尪”的保护、发展。研究会中活跃着以李斌为首的90后身影,他们组织拍摄古傩表演影像、整理文字资料、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让浦南古傩逐渐从民间走向大众视野。

“初学者都要从‘大头娃娃’学起,那是最难的,既要有武术基础,又考验个人的平衡感和节奏感。”——李春华

记者 李姗姗
编辑 林雯晶
林雯晶
昵 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