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丑忠奸、活灵活现,喜怒哀乐、惟妙惟肖,在方寸木偶之间,可见众生百态。自古以来,“傀儡戏”在闽台地区十分盛行。 傀儡是“刻木像人”的艺术,作为傀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傀儡头雕刻技艺至关重要。其中,篮球比分直播:“江加走木偶头”便以其生动细腻、个性鲜明的风格风靡闽台。已过不惑之年的黄紫燕、黄雪玲姐妹花是“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这两位正值鼎盛时期的工艺美术师,目前也在寻觅着合适的传承人。 “木偶头雕刻不仅仅是雕刻,背后有无数道工序支撑” 一个木偶头,从一块木头到成型,需要二十几道大大小小的工序。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我们姐妹俩都是20岁以后才开始学艺的,算是比较晚的。”黄紫燕告诉记者,虽然姐妹俩从小受父母影响,对木偶头雕刻耳濡目染,但都是在相继完成了美术设计相关专业学习后才开始正式学习雕刻。“很多小孩子看到木偶头会害怕,但是我不会,反而觉得很有趣,但是开始正式学习后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黄紫燕说,一个雕刻木偶头的手艺人,没有十几年的功底,是很难有优秀作品出炉的。 一个木偶头从坯形、粗雕、上土、细雕、粉彩到梳发髻,大大小小需要二十几道工序。“初学之时,一个耳朵、一个眼珠子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反复雕刻、琢磨。”黄紫燕说,制作一个普通的木偶头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要做成动态的,让木偶的眼睛或嘴巴能动,则需要十天半个月。 给木偶头磨皮的工具是江加走"独门工具",闽南俗称"毒鱼皮"。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木偶头雕刻和其他的雕刻不一样,不仅仅是雕刻,更需一道道复杂的工序结合一起,只有全部完成后,才是木偶头,否则,只是一个木雕。在每一道看似简单的工序背后,其实有无数道复杂的工序在支撑着。十余寸的“小叶樟”在雕刻完头像后,开始上土。给木雕上的土一定要是同安运来的桂花土,一遍又一遍地抹上去,足足需要十几遍。还要挑着好天气,有太阳的日子,土比较容易干又不易裂。完成上土后,稍微整下形,紧接着要开始磨皮了。“就像是给大姑娘绞脸一般,要又轻又快的摩擦,直至表层细腻。”黄紫燕介绍,给木偶头磨皮的工具,是江加走的“独门工具”,闽南俗称“毒鱼皮”,托渔民捕捞剥皮晒干后,鱼皮又粗又硬,方可使用。“用鱼皮磨跟用磨砂磨不一样,它能使木偶更细腻,不会有颗粒感。” 精致都蕴藏在细节中。磨完皮要开始上色了。“我们的水粉也都是自己调制的,不同颜色的水粉,调制方式和用料也都不一样。”黄雪玲告诉记者,单是最普通的白色颜料,都需用太白粉和牛胶搅拌后,在石臼上不断研磨,而后再加水,通过丝绸过滤,方可使用。 红色的颜料更是特别,采用的是来自佛山的矿物质颜料银珠,这种色料常用于关公等神像上,在民间有辟邪一说。“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这种色料色泽很好,敦煌那些壁画用的红色色料就是这种,能经久不衰。”黄雪玲说,每种颜料都不是买来就能用的,都需经过二次加工,加工的方式也是江加走的独门技艺之一。这些传统工序被这对姐妹花很好的传承了下来。 姐姐黄紫燕正在雕刻木偶头。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精细的雕工、鲜明的粉彩、丰富的形象、个性的妆容,正是背后一道道用心钻研的的独门工序,成就了江加走木偶头的细腻生动、灵活灵现,使之成为名扬闽台的传统艺术珍宝。 “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真的很难” 黄家的客户70%来自台湾,另外还有来自东南亚、北京、上海、厦门等地的收藏爱好者也会不定期购买。木偶头雕刻的初始用途是用于木偶戏的表演。随着时代更迭,木偶戏不再如从前受欢迎,从事木偶头雕刻的手艺人也愈发变得少了。 “现在用于表演的木偶头大多都不是手工的,手工木偶头价值比较高,又很容易磕磕碰碰,老艺术家都舍不得拿出来表演了。”黄雪玲说,现在购买木偶头的客户,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兴趣而收藏。“一个普通的木偶头价值不菲,一些需要复杂工艺的,就更贵了,而我父亲和江加走大师的遗作,价值则更高。” 据介绍,江加走11岁开始随父学艺,把父亲传授的50多种木偶头像,继承发展创作出了285种不同性格的木偶头像,其中250种都有称谓,雕刻和粉彩的木偶头像过万余件之多,深受闽台民间欢迎。 黄家陈列了许多黄义罗的代表作品。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而黄紫燕和黄雪玲的父亲黄义罗,14岁起便跟随江加走之子江朝铉学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的代表性传承人。黄义罗的木偶头创作突破了传统的形态,众多木偶形象如程咬金、雷公雷母、金陵十二钗等在黄义罗的手中都有别于传统。如雷公双耳后长出了翅膀,雷母脸上有闪电纹路,这都是黄义罗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创新。 木偶头上的头发都是真发,是黄义罗的妻子一根一根绑上去的。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传承至姐妹俩一辈,她们想得最多的,仍是如何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但是真的很难,前面有那么多优秀的前辈做了很多工作,要在这个方寸之上进一步有所突破,是很困难的。”黄雪玲告诉记者,除了塑造一些偏现代化的木偶头形象,她还想通过陶瓷、衣服等载体,把木偶头的形象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增加这一传统珍品的价值。 “有些技艺那么好,就是要让人知道的” “制作木偶头的过程很辛苦,但是完成作品会很有成就感。”黄雪玲希望有人能传承这一门优秀的传统艺术,并体会到这种成就感。“传承是我们比较担忧的,因为学艺之路并不轻松,不能一蹴而就。”目前,黄紫燕和黄雪玲姐妹俩所带的学生和徒弟,都不是全职学艺。 “以前也有很多学生来找我学习,但是都坚持不了很久,而学我们这行如果没有坚持的话,就只能掌握些基本雕刻功夫。”黄紫燕说,学艺,兴趣很重要,耐心也很重要。黄紫燕坦言,以前只管默默在家创作,两耳不闻窗外事,不重视木偶头制作的宣传与传承,现在体会到其重要性。 这对处于盛年时期的姐妹花,随着年纪的增长,也会面临着视力衰退等不可避免的身体问题,这让她们更加担忧“后继无人”。 2017年,妹妹黄雪玲在篮球比分直播:新步小学为学生讲授木偶头制作(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现在黄紫燕常常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一些非遗展览活动,希望通过这种宣传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木偶头制作,喜欢木偶头制作。黄雪玲也在父亲去世后,于2015年以父亲的名义开设“江加走木偶头雕刻”黄义罗雕刻坊,并定期在周末开展不同的体验活动。雕刻坊还与旅行社签署协议,让来泉游客免费体验木偶头制作,并走进高校、商场等地进行现场授课、教学。 “有些技艺那么好,就是要让人知道的。”黄雪玲说,往后余生,她们仍将不遗余力地继续推广木偶头雕刻艺术,让这门传统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 (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林婕 陈培源) 作品展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姐妹作品合照:右边3个木偶头为姐姐黄紫燕所雕,左边3个木偶头为妹妹黄雪玲所雕。 |
黄雪玲除了塑造一些偏现代化的木偶头形象,还想通过陶瓷、衣服等载体,把木偶头的形象融入日常生活,进一步增加这一传统珍品的价值。黄紫燕常常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一些非遗展览活动,希望通过这种宣传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木偶头制作。
黄雪玲在父亲去世后,开设“江加走木偶头雕刻”黄义罗雕刻坊,让来泉游客免费体验木偶头制作,并走进高校、商场等地进行现场授课、教学。
“学我们这行如果没有坚持的话,就只能掌握些基本雕刻功夫。学艺,兴趣很重要,耐心也很重要。”——黄紫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