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图片

篮球比分直播_球探体育比分-投注官网

图片
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篮球比分直播:|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文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论)

2021-07-30 12:49:03?作者:?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核心阅读

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积极弘扬者。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科学指引,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推动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球探体育比分: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内在联系,阐明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深层逻辑。

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积极弘扬者。我们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指引和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明相融相通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强调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推进人类解放,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吸收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一经诞生,就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向各国人民展示了社会主义这样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诞生,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这片东方热土上,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在继承中创新,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近代以后,在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的紧要关头,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觉醒,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深刻改变了中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文明,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枝展叶、收获累累硕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观念、价值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例如,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主张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这与中华民族天下为公的精神追求相契合。又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中华民族强调的经世致用、知行合一有相通之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与中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在思想方法上同气相求。这种相融相通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中国人民接受和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思想文化基础。

为中华文明注入时代的血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科学指引,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推动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目标,强调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荡出新的思想活力。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创造性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和倡议,在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前景前进的过程中,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崇尚“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倡导“和衷共济、守望相助”的文化基因。

一百年来,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立足中国国情和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深化规律性认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既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又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取得新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华文明放射出新的光彩。

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战略擘画。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我国将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中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应当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同时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更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引。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深入研究新的时代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才能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创新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这一思想凝心铸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到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征程上继续开拓前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不断放射出新的耀眼光芒。

(执笔:陈  煦  周  清)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30日   13 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