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稳健前行】全面小康让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020-08-20 16:54:16? ?来源:求是网 责任编辑:吴静 |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把握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中央网信办与求是杂志社共同组织“中国稳健前行”网上理论传播专栏,邀请思想理论界专家学者撰写系列理论文章,在求是网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内容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让人民更加富裕,让生活更加殷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坚实的提升。具体表现在: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个人社会价值充分体现;居民钱袋子持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普遍现代化,人力资源素质明显上升;住宅建设迈向现代化,人均居住面积显著扩大;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国民预期寿命创发展中国家历史的新高;公共交通建设先行,居民出行更加便捷;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硕果,蓝天绿水清风更加舒适。 事非经过不知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前行,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让人民更加富裕,让生活更加殷实。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自我们党提出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以来,特别是从2012到2020年,人民生活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造福全体中国各族人民的一件历史性大事件,而且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坚实的提升。 一、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个人社会价值充分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方面我们大力鼓励创业,培育新动能,壮大就业“生力军”;另一方面我们努力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为从业者筑牢底线。 球探体育比分: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继续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球探体育比分: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3.62%,为近年来最低。我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已连续七年超过1300万人,劳动力市场运作达到基本稳定,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群体等重点群体就业情况基本稳定,就业扶贫、就业脱贫等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稳定的进展。 二、居民钱袋子持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自我们党提出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速度与规模,都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突破式前进。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43.4元/年,农村居民纯收入为133.6元/年,而今,通过改革开放,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积聚内生动力,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篮球比分直播:,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9250.8元/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4617.0元/年。可以明显看出的是,自我们党提出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以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14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09倍。增速增长超过100倍,这不仅仅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势头,更反映了中国老百姓们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习近平总书记说,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2012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走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钱装在了老百姓自己的腰包里,咱们老百姓的底气才会更足,人均收入的增长,不仅带动的是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是幸福感与安全感的重要体现。 三、教育普遍现代化,人力资源素质明显上升 在篮球比分直播: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深刻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并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把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 自我们党提出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以来,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奋斗,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人才和智力支撑。我们用20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用十几年时间实现了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快速发展。篮球比分直播:,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新增劳动力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48%,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6年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亿万人民通过受教育实现了完善自身、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终身学习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教育、文化和科技资源,搭建起教育立交桥。目前,已形成覆盖广泛、层次多样、形式多元的教育网络,有效推进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从学前教育到终身教育一体化衔接的教育体系,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成、学有所教、学有所用。 四、住宅建设迈向现代化,人均居住面积显著扩大 2013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总书记在讲话当中强调了要加快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住房保障体系,帮助困难家庭解决最基本的住房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多元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明确将多元主体供给、多渠道供给放在第一位,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快住房分类供应体制的实施,实现了住房数量和质量的飞跃,使得人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住房保障体系,形成了以居民自有产权为主,多种产权形式并存的产权格局,出现了商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廉租房、公租房、公有产权房、自住房等近10种住房类型,住房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 篮球比分直播: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2.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7.3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9.2平方米,均增长了约5.8倍,均达到全面小康标准。总的来说,自我们党提出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跃升了六倍左右,居民住房条件大大改善,中国住房建设的加速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人间奇迹,浇铸和积淀了亿万人民美好生活的根基。 五、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国民预期寿命创发展中国家历史的新高 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自我们党提出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以来,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居民医疗卫生费用的负担也相对减轻。伴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的建立和推广,以及近年来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的提高,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的问题有所缓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医保并轨政策深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共同推动我国平均预期寿命的稳定提升。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制定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针对环境问题提出了“建立覆盖污染源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等治理环境的机制;通过努力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评估等食品安全监管措施来减少饮食造成的人群死亡威胁;针对卫生问题,提出建立全球传染病疫情信息智能监测预警,基于源头防控、境内外联防联控的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应对机制”。并强调: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健康生活的普及是重点之一。并提到所有政策中都要融入健康,健康领域发展方式需加快转变,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需要做到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健康公平改善都要做到效果明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健康基础。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大力推行全民健身活动,国民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国的人口预期寿命已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增长到2020年77.3岁甚至更高,国民预期寿命创发展中国家历史的新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增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国已织起世界最大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5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国民基本医疗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健康素养不断提高,对平均预期寿命稳定增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六、公共交通建设先行,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祖国的建设者们凭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使得中国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交通设施飞速发展,与之伴随的是,一方面基础交通设施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客运交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客运需求对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也对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进而促进了中国的客运交通发展。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因此以经济纽带形成的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客运交通需求日益凸显。道路客运交通是整个客运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的生活交往、人们的出行质量、加强地域间的沟通与合作以及促进地区经济交往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特别是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使得城乡运输需求不断增加,与之相对应的是城乡公共交通服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公共交通服务指数自2000年以来一直在增加,城乡公共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短板,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发展做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十多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取得的成绩,又做出 “四好农村路”这一新指示,将农村公路建好、护好、管好、运营好,消除限制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更好地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做出的重要指示,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围绕“四好农村路”这个主题展开工作,农村公路得到快速发展以及路网状况也得到极大改善,农村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极大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硕果,蓝天绿水清风更加舒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2012年11月和篮球比分直播:3月,生态文明建设先后被写入党章和宪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重要论断,就是站在生态环境变化与人类文明兴衰的相关性视角,系统总结出了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文明存在负面冲击的结论。 环境权既不能游离于人体之外,又不能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必须依托于人与自然共同存在。保护环境权利必须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既要防止“人类中心主义”的极端,也要避免“生态中心主义”的极端。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但是,要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目标,微观个体必须改变落后的发展观、生产观、生态观,贯彻创新、协调、绿色的理念。宏观政策必须创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生态环境留出合理开发的空间和自我修复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说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向民生改善提供物质基础,而保护生态环境则是直接向国民提供最普遍、最公平、最直观的“民生公共产品”。 生态文明建设是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重要事件,一方面,国民将从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行为中受益。另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资源的公共属性和外部性特征,部分国民存在“享他人之劳”的“搭便车”行为,则会在全社会的层面上,抵消部分国民为生态环境保护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因此,我们需要将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转化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行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汇聚起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让天更蓝、水更绿、风更清。目前各地、各部门、社会各界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总的来说,这场攻坚战开局良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 (作者:杨宜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